芯片廠商最核心的硬實力是什么?自主設計內核?強大的GPU?先進的制程工藝?這些都是重要的競爭力,也是決定手機能否流暢運行的關鍵,然而作為手機而言,首先要能打電話才算得上是手機,而芯片中決定通信的就是我們耳熟的基帶。基帶也稱調制解調器,主要用來合成即將發射的基帶信號,或對接收到的基帶信號進行解碼,同時也負責地址信息(手機號、網站地址)、文字信息、圖片信息的編譯。 早年的移動芯片市場可謂百花齊放,但德州儀器、英偉達這些廠商最終因缺乏基帶還是被市場所淘汰,相反高通則憑借基帶一舉坐上移動芯片市場的龍頭寶座。可見某種意義上,基帶芯片才是廠商最核心的競爭力,甚至決定了生死存亡,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手機芯片中的通信基帶。 邁向4G+時代 雖然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才享受到4G網絡的便利不久,但相信大家從新聞中也得知,5G的發展已經如火如荼,各種標準的論證都已開始,預計2020年就會商用。而在這空擋的4年時間里,4G+就被推了出來,這個時髦的概念實質就是之前芯片廠商們多次提過的LTE-A技術。 LTE-A全稱是LTE-Advanced,顧名思義是LTE網絡下一階段的演進標準。早在4G標準制定之前,國際電信聯盟(ITU)給4G的定義就是實現靜止狀態下行1Gbps/上行500Mbps的網絡速率。但是由于技術的限制,全球范圍沒有一種無線通信技術可以達到如此高的網絡速率。所以為了能夠在競爭中占據優勢,以Verizon為代表的一些國外運營商就另辟蹊徑,將原本作為3.9G標準的LTE技術當做4G技術進行宣傳。久而久之,人們就默認LTE為4G標準的一部分。 雖然沒有達到預想的1Gbps下行速度,但有了峰值速率150Mbps的LTE做基礎,更快的速率也就有了保障。隨著通信技術的進步,LTE網絡的頻譜利用率不斷提高,同時另一項新技術也走進了大眾視野,它就是多載波聚合。所謂多載波聚合,其實就是將多個頻段的網絡信號聚合起來,實現速率的大幅增加。這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,我們現在常用的150Mbps峰值速率的LTE就像一條四車道,雖然已經很寬了但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汽車數量依然有限,而載波聚合技術就像在旁邊加了N個車道,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車子數量會隨著載波數的增加而成倍增加。 目前全球范圍內已經有不少運營商推出了雙載波甚至三載波的LTE技術,理論峰值速率也從原來的150Mbps大幅提升到300Mbps、450Mbps,中國的三大運營商也都陸續在各一線城市商用LTE-A網絡。可以說從去年上半年開始,LTE-A網絡進入爆發期,數量接近翻倍,這意味著相應的手機終端也要換新才能支持這一技術,這就為增長疲軟的芯片廠商提供了新的機遇,那哪些芯片廠商會因此受益呢? 優勢前進派:高通與海思 作為在基帶領域一向有優勢的兩家廠商,高通與海思基本是新技術的引領者。 說起高通在這個領域的建樹,業界一直對其調侃為“買基帶送處理器”,足見其在行業內的聲望之高。高通基帶的優勢一方面是在技術上領先對手6個月以上,另一方面是其基帶網絡制式支持齊全,各種載波聚合的頻段內組合和頻段間組合都能完備支持,是做全網通手機廠商的首選。在運營商測量移動設備功耗、誤碼、切換和呼叫失敗率的測試里,高通的LTE基帶都是連續獲獎的。 高通的LTE基帶主要分為X5、X7、X12、X16四個系列,數字代表其下行速度,目前的高端機大多配備了其X12LTE基帶。X12基帶LTE下行可達Cat.12、上行Cat.13,具體速度相應為下載600Mbps、上傳150Mbps,還支持LTEAdvanced載波聚合(下行鏈接3x,上行鏈接2x)及更高級別(下行鏈接256-QAM,上行鏈接64-QAM)。甚至可以在4x4MIMO的支持下,同步下載4條天線上的數據,為移動設備帶來更快的連接速度,更短的網絡響應時間。 雖然X12已經是很先進的基帶,但競爭對手三星、海思都已經發布了同樣級別的產品,眼瞅著咄咄逼人的對手,高通前不久發布了地球最強的X16基帶。這款被高通稱之為“首個千兆級別LTE芯片組”的X16,實現了四個20MHz載波聚合,憑借256-QAM在每次傳輸時打包更多位數,通過4x4MIMO在四根天線上接收數據,下載速度高達1Gbps(LTECat.16)。同時,X16基帶的多種先進功能和全頻段支持還被集成到全新的WTR5975射頻芯片之中,并用新型數字互連接口簡化了PCB的布局,為寸土寸金的手機內部節省了空間。 相較于聲名顯赫的高通,海思看起來就有些低調,市場份額也不是特別高。然而作為通信設備巨頭華為的子公司,海思在基帶方面的造詣絕對屬于第一梯隊,代表作品就是Balong(巴龍)系列。Balong基帶早年在手機上就有應用,比如Balong310/520,但真正為人所知還是2009年10月推出的Balong700,它是業界首款支持TD-LTE的多模基帶。到了2012年,整合在麒麟910系列處理器的Balong710也是首款支持LTECat.4的多模基帶;之后麒麟920/950系列處理器則集成華為沿用至今的Balong720,它支持300Mbps的Cat.6下載速度。 海思最強的基帶得數去年底發布的Balong750,它在全球范圍內第一個支持了LTECat.12、Cat.13UL網絡標準,理論下載速率高達600Mbps,而上傳也達到了150Mbps,僅比高通X16遜色一點。Balong750使用的技術和高通X12非常類似,都是通過雙載波聚合、4x4MIMO多入多出技術等技術達成目標,但令人遺憾的是,至今沒有華為的手機采用這一基帶。 乘勢進取派:三星 好像只要聊到手機領域的話題,基本就離不開三星這家公司,因為它涉及到從部件到終端的整個鏈條,基帶也是同樣如此。進入4G時代以來,三星的旗艦機就從沒擺脫過“高通”的名字,GalaxyNote3/4、S5采用的都是高通基帶,而GalaxyS6雖然試水了自家的Shannon333基帶,但在需要CDMA網絡的地方比如國行版依然還是使用的高通基帶。 直到最近的推出的S7系列上,三星才可以說從技術上擺脫了對高通的依賴,其Exyons8890處理器的版本集成了支持LTECat.12DL和LTECat.13UL的Shannon935基帶,性能看齊高通X12、Balong750。雖然S7上仍然有一定比例的版本使用了高通驍龍820處理器,但作為后起之秀,三星用實力證明了自己半導體技術的強大,未來不容小覷。 老牌技術派:聯發科與英特爾 除了不斷追趕的三星外,聯發科與英特爾也沒有放棄對這個市場的追逐。 坐擁低價優勢的聯發科,在去年推出了寄予厚望沖擊高端的HelioX20處理器,今年被不少廠商選擇使用,其集成的基帶規格是LTECat.6,是目前運營商商用的級別。從這里我們就能看出,聯發科在基帶發展的思路上并不像CPU那般激進,而是注重為低端到中端設備提供整體解決方案,堅持實用主義,不急于堆高參數來吸引眼球,況且,也沒幾個消費者會注意到基帶性能上的差異。 英特爾在移動領域名氣雖不如電腦那般震耳欲聾,但基帶方面還是有技術沉淀的,尤其在收購了老牌無線廠商英飛凌后。在2015年的MWC上,英特爾發布了第三代五模基帶XMM7360,該產品支持LTECat.10和三載波聚合,最高峰值速率可以達到450M,是繼高通之后第二家推出支持Cat.10的基帶處理器廠商。今年2月份,英特爾再接再厲,推出了新的XMM7480,升級為四載波聚合,支持多達33個頻段,雖然下載速度仍是450Mbps,但上傳速度已經提升到了對手Cat.13級別的150Mbps,缺點是仍然不支持CDMA制式。 兩家廠商雖然在市場份額上不如高通那么強勢,但還是擁有自己固定的用戶群體,比如最新魅族旗艦機Pro6使用的就是聯發科的X25,英特爾也傳出下代iPhone將在部分版本上使用英特爾基帶的新聞,可見兩者未來依然會保持在基帶市場上的傳統影響力。 總結 除了以上聊到的廠商,展訊、Marvell占基帶市場的份額也不小,只不過關注度略低一些。但無論怎樣,擁有基帶的廠商在競爭中的優勢不言而喻,手機廠商們在選擇SoC方案時必然要考慮這方面的因素,而活到今天依然滋潤的芯片廠商大都也是擁有基帶的廠商。單就高通而言,憑借“基帶+CPU+GPU”的打包解決方案,就成功在幫客戶節省成本的同時樹立了自己霸主的地位,足見競爭力之強。 我們甚至可以說,通信基帶是SoC能在市場上能脫穎而出的制勝法寶! |
|